【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牧野奏響“春之聲”
春風拂過沉睡了一季的草木,喚醒蟄伏的生機。素有“大牧區”之稱的杭錦旗伊和烏素蘇木摩拳擦掌,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深耕農牧業經濟,奏響了一曲鄉村振興的“春之聲”,于綠水青山間釋放出無限活力。
走進內蒙古瑞德興泰源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羊把式”系列精品牛羊肉的生產加工車間,工人師傅正在進行分割、打包作業,一箱箱包裝精美的“羊把式”產品即將銷往北京。這家專注于優質牛羊養殖、收購、屠宰、精細加工、冷鮮物流及配送銷售于一體的現代農牧業科技公司,按照“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的發展模式,全年銷售牛羊肉28萬斤左右,有效幫助農牧民拓展了農畜產品的銷路,示范帶動農畜產品生產向高品質、高端化邁進。
伊和烏素蘇木總面積為4918平方公里(738萬畝),其中草牧場702萬畝、耕地18.2萬畝、林地17萬畝,是典型宜牧的“大牧區”,牧業體量占比達到杭錦旗三分之一。但長期以來,農牧業生產經營傳統粗放,農畜產品品牌“小散亂”,優質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賣不上好價錢。
什拉烏素湖羊養殖
鄉村振興,首要的切入點就是產業振興。伊和烏素蘇木系統謀劃、統籌推動,緊緊抓住農牧業產業發展“牛鼻子”,按照“兩區一帶雙中心,一村一品多產業”的總體布局,深入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穩糧優經擴飼”和“穩絨增肉興奶”,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農牧業優勢,圍繞“優配套、深加工、擴渠道、提品質、強品牌、推示范”的發展思路,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牧產業多點開花。其中,打造以內蒙古瑞德興泰源農牧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為典型代表的優質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是重要一步。
提高農畜產品的附加值不僅限于此,伊和烏素蘇木還推陳出新,立足本地駝奶、馬奶、牛奶等特色農畜產品,向精深加工方向轉型升級,建成了高端營養食品加工生產園區,打造集奶食品灌裝生產、加工、包裝、銷售于一體的高端營養食品鏈條,傳統的奶產業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目前,園區生產加工車間已建設完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工作,即將正式投產。
還未走進什拉烏素集中安置區湖羊養殖項目,一陣陣“咩咩”的叫聲便先入耳。2020年3月,為切實解決什拉烏素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難題,確保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伊和烏素蘇木將原有靠天養牧變為舍飼養殖,正式將湖羊養殖項目引進什拉烏素。2021年,投資1000萬元實施了什拉烏素湖羊養殖續建項目,完成“伊和肉羊”種羊繁育中心建設,新引進湖羊2600余只,基礎母畜存欄量6000余只,易地扶貧搬遷戶戶均凈收益達5-6萬元。在此基礎上,啟動了肉羊養殖園區建設和“伊和肉羊”品牌創建工作,與龍頭企業、內蒙古農科院聯手,打造了杭錦旗湖羊繁育中心。記者采訪之時,駐村干部與村“兩委”成員正忙著規劃實施湖羊養殖的新計劃:在現有6棟3800平方米棚圈的基礎上續建4棟棚圈用于肉羊育肥,借助幫扶企業準能集團的力量推動肉羊產業發展,按照村集體經濟與農牧民利益聯結的新模式,采取“放母收羔、雪球滾動”方式推廣周邊散戶養殖,培育500戶散戶養殖,實現嘎查村集體經濟與農牧民互利共贏。
調結構、促轉型、提效益,伊和烏素蘇木鄉村振興產業支撐碩果累累?!笆濉币詠?,伊和烏素蘇木累計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54家,引進農牧業小微企業10余家,實現白絨山羊養殖達49萬只,湖羊基礎母畜存欄量近1萬只,牛、駱駝等大畜常年保有量在3.4萬頭,托起了廣大農牧民致富奔小康的夢想,打開了一扇扇增收的新大門。
春寒料峭的時節還未走過,一輪鄉村振興的熱潮正在伊和烏素蘇木蓬勃升起,這片美麗的牧野正呈現出越來越生動的新樣貌。(記者 郭彩梅)
[手機掃一掃]